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旅游美食 > 正文
    购物车
    0

    觅踪大庆关之一

    信息发布者:大荔水果
    2023-02-25 12:21:26   转载


    黄河滩,风光无限好!鲁安在这里等着你呢……

    踏着古老文明的足迹,探寻华夏文明的根源,在时空交错中体验大自然的美景,享受生活的乐趣。

    图片

    被大家誉为陕西“1号公路”的交通大动脉,北起榆林市府谷县墙头乡,南至渭南市华山脚下,与9条高速、13条国省干线连接,依傍着黄河,宛如一条绚烂的丝带,串起榆林、延安、韩城、渭南4市12县的1220个行政村、72个城镇。

    图片

    图片

    大荔县位于陕西关中渭北平原东部,黄河、洛河、渭河三河汇流地区,古称同州,历史悠久,是距今二十万年左右的“大荔人”遗址所在地。





    图片





    图片





    从华阴出发北上,就是沿黄观光路的第二站——大荔县。



    _2401_thumb.jpg


    图片










    据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为渭南市大荔县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渭南市大荔县全面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精神和习 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积极行动,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第五大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我们努力真正将“大荔名片”打响,进一步增强大荔群众的文化自信,让更多人来大荔考察交流、投资兴业,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智能绿色发展示范县”增添新动能。

    在渭南市大荔县,冲出晋陕大峡谷的黄河水,一路浩浩荡荡地向南奔流,在大荔东部形成大片的黄河滩区。

    图片





    从大荔县城东行,穿越宋建岱祠岑楼与清建丰图义仓之间狭长的关口,下了黄河老崖,就是一片苍茫无际的河滩区。
    图片

    这里地处黄河中游秦、晋、豫交界处,北接金水河,南临“三河口”,东至滔滔大河之滨,西到巍巍老崖之下,面积417平方公里,是黄河出陕时留下的最后、最辽阔的滩涂。

    图片

    赵渡镇位于大荔县东部黄河滩,东依黄河,与山西相望,南邻渭河,与潼关毗临,西靠洛河,与沙苑相接,是三门峡水库移民返迁安置区。

    图片

    黄河入海 我们回家:陕西大荔黄河滩返库移民的生活变迁
    黄河古渡大庆关

    千年古渡大庆关,春秋至唐代前称为蒲坂渡,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为大庆关。大庆关在今陕西大荔赵渡镇黄河西岸。

    图片

    大庆关是秦晋交通之咽喉,也是关中东北方的重要关塞。

    唐时,在北滩秦建“蒲津桥”旧址上复设“大庆关”,大河两岸各造四头铁牛,牛旁各立一铁人,下铸铁山,尾施铁轴,以系浮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沧海桑田,几度变迁,如今的“大庆关”址已无处可觅,然铁牛、铁人却给历代北滩人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今北滩的南乌牛村、北乌牛村,都是对铁牛的永恒纪念。而1989年北滩对岸山西永济出土的铁牛、铁人原貌依旧,与志书记载无异,应该是这一记载的有力佐证。

    图片

    民国十七年末、十八年初之际,逢冯玉祥督陕,陕西省政府呈文南京国民政府,因黄河滩地众多,请求在朝邑县以东黄河滩地一带设立平民县,并以黄河东岸的旧大庆关为县城。1950年平民县并入朝邑县后,大庆关改为民用渡口。后来随着黄河西移溃岸,渡口淹漫于河中,桥渡功能遂废。1958年为了三门峡水库修建,新大庆关附属所有建筑物也一并拆除,大庆关终成历史绝唱。

    图片






    今天大荔县赵渡镇有大庆关村、大庆关风景区,恢复了大庆关古渡原貌,打造四座铁牛雕塑,成为沿黄公路上富于历史文化底蕴的风景线。






    图片






    图片

    大庆关的魅力景区

    图片







    图片





           大荔县内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10万亩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万亩朝邑湖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沙漠公园沙苑景区、千亩同州湖水景公园等,黄河湿地景观和沙漠景观在这里相交,田园风光和历史遗迹在这里并存。






    微信图片_20230117151918.jpg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相关领导出席,并答记者问。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兼中央农办秘书局局长吴宏耀在发布会上强调,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要谋划好、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村庄要保持乡村独特的风貌,要留住村庄的乡情味和烟火气,防止千村一面。同时,要严格规范村庄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

    吴宏耀称,要坚持规划先行,先规划后建设,合理确定村庄的布局分类,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可以先干起来。同时,要强调编制村庄规划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展开,注重实用性,不能都推倒重来,搞大拆大建。村庄要保持乡村独特的风貌,要留住村庄的乡情味和烟火气,防止千村一面。

    同时,要严格规范村庄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

    吴宏耀强调,宅基地制度改革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十分敏感和复杂,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同时也要明确,严格禁止城里人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等,也不能以各种名义强制农民退出宅基地和强迫农民“上楼”,要确保改革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向前推进。


    虽然挺想念老村,但新社区还是更强些....

    点击这里进入文章页面   


    VYTDeNAIhAlfOONakCvv_640 (1).jpg

    感谢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点击这里进入文章页面 

    什么是农村一二三产业? 

    点击这里进入文章页面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经过3年来的共同努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


    未来乡村会带给我们什么?

    点击这里进入帖子页面  


    大美大庆关欢迎您!


    网站首页村社简介通知公告头条热点身边的事党建扶贫招商引资商家企业致富技术旅游美食家乡图片一村一品分类信息便民电话扩展频道



    觅踪大庆关  



    沿黄公路就像一条长长的玉带,把早先的雨林乡、鲁安乡、平民乡、赵渡乡串联在一起,联结成了现如今像宝石般镶嵌在黄河西岸的沿黄第一镇——大荔县赵渡镇。


    赵渡镇,地处大荔县城以东25公里,黄、洛、渭三河交汇处,东依黄河与山西相望,南邻渭河与潼关毗邻,西靠洛河与沙苑、朝邑农场相接,古镇赵渡历史悠久,是清代被称为“救世宰相”东阁大学士闫敬铭的故乡。赵渡镇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芮国的建都之地,据传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多次从此处渡黄河而得名。赵渡镇辖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全镇辖15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131个村民小组,主要以冬枣、西瓜、药材、畜牧养殖等为主导产业。


    大荔县赵渡镇黄河边曾经的千年古渡——大庆关。


    回望历史而怀古,难忘的乡恋涌现,昔日繁华热闹的大庆关又浮眼前。古老的黄河九曲十八弯,奔流而来,进入秦晋大峡谷,跳壶口,跨龙门,惊涛骇浪,势不可挡,冲向陕西东部的开阔滩地,俗称“龙王爷展腰处”。在这里主河道的西岸上,坐落着一个城镇就是大庆关,与山西蒲州城相对,船舟来往,是晋陕之间一个重要官渡(古称临晋关,唐称蒲津关,宋时改称大庆关)。这个渡口原来架设竹缆浮桥,唐开元年间,改建为铁索桥,以八尊铁牛牵缆铁索,掛联船舟形成浮桥,成为著名的蒲津桥,黄河东岸上鹳雀楼全国闻名。如此与大庆关相连的大河、古桥、名楼和重镇四位一体,相映生辉,引来了达官、名士、游人的光临,咏诗赞颂。


    大庆关是陕西东大门的咽喉,是连接晋陕的桥头堡,自古以来是通往京城长安的必经之道,也是兵家争夺的军事要塞,在这里演绎了许多历史事件。汉刘邦东出此关,攻克河内擒魏王;曹操西渡此关,追击马超夺取潼关;唐高宗李渊起兵太原攻破此关西进长安,灭隋兴唐得天下;闯王李自成扎营大庆关东进出征打天下。唐朝诗人张说抒诗曰:“蒲坂横临晋,华芝晓望秦。关城雄地险,桥路扼天津。”


    大庆关居河之滨,是游览胜地。看滔滔黄河,波浪滚滚,翻腾奔流;登鹳雀楼,极目四顾,条山横卧,华岳擎天;赏铁索浮桥,飘零惊险,壮美奇观。既似乎瀑布之界天台,又似乎蓬莱之横海岛。昼则船樯林立,夜则灯火点点。唐太宗李世民乘兴游览,赋诗称赞“岸曲非千里,桥斜异七星。暂低逢辇渡,还高值浪惊。水摇文鹢动,缆转锦花萦。远近随轮影,轻重应人行”。唐玄宗也曾早渡蒲津关留下诗篇。唐代宋璟迎驾诗云:“回銮下蒲坂,飞旆指秦京。洛上黄云送,关中紫气迎。”唐朝诗人王之涣到此一游,登上鹳雀楼赋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胸怀博大,意境高远,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道出了人生奋进的名言。清代诗人崔景僖在鹳雀楼晚眺诗云:“鹳雀翩翩去不还,高楼千载锁蒲关。云开华岳三峰秀,浪涌桃花九曲湾。宝塔孤撑飞鸟外,铁牛斜卧夕阳间。登临四望疑无地,一抹露光散碧山。”他高瞻远望写出了大庆关的雄姿气象。


    大庆关在唐朝繁荣辉煌,沧桑历史,波涛巨变,蒲津桥烧毁,鹳雀楼倒塌,盛景一去不返。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黄河奔流不息,江山依旧巍然。大庆关仍然昂立在黄河岸边,风口浪尖,历经风险。它遭受洪水冲淹变迁,它经受兵家在此争斗征战,它在抗日战争中经受烽火考验。


    黄河泛滥,河道变迁。清嘉庆年间,黄河主道由东渐次西迁。大庆关和周围村庄田园被隔在黄河东岸,成为陕西在河东的一块“飞地”。


    抗日战争期间,大庆关被日寇狂轰滥炸成了残垣断壁。大庆关的三秦儿女,为保卫陕西,保卫大西北,保卫中华做出了牺牲和奉献,大庆关的英名永留黄河滩。新中国成立后,大地换新颜。为支持国家兴修三门峡水库,平民县全县群众舍小家,全部移民外迁,从此大庆关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往事逾千年,记忆在心间。“滔滔黄河东流去,波浪淘尽古今缘。壮丽山河依旧在,喜看今朝谱新篇。”这里有祖辈先人的脚印和汗水,这里有讲不完的乡情故事。大庆关光辉的历史事迹和昔日独具魅力的景观,以及它所传承的中华文化将被世人恒久追忆咏诵。看着景观,回味悠久历史,体验黄河文化,感受先民们怎样穿越黄河和古时的繁华……而最美不过的还是畅享沿黄路的绿色生态,陶醉自然美景,欣赏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变化。


    千年古渡——大庆关,春秋至唐代前称为蒲坂渡,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改名为大庆关。大庆关所在今陕西大荔赵渡镇黄河西岸。据史料记载,曾经的大庆关,行人游客如织、车马辎重如云,一派开元盛世的景象,大庆关逐渐发展成秦晋交通的枢纽,成为山西货物入陕的要津。在三门峡水库修建前,大庆关曾是军事和经济重要关隘。是晋商和山西势力进入关中的必经之路,如今随着沿黄公路的开通,这里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主战场”。


    .

    陕西渭南市大荔县大庆关有什么故事?

    关锁咽喉何处渡

    ——觅踪大庆关之一

    原创/拜啸霖


    640[1].jpg




    追溯家族姓氏渊源,研究被成吉思汗封为“国王”“左万户”,被蒙古民族敬奉为“成吉思汗金肯巴特尔”的先祖木华黎,其“统领伐金,经略中原”时有多次自大庆关渡黄河的记载,虽家乡在大荔,对大庆关知之甚少,遂产生寻觅大庆关踪迹的想法,2020年深秋的周末,与砚岭先生自驾车从西安直驱大荔。

    出大荔县城,驱车沿大朝路东行,至“沿黄”公路北行十余分钟,路右首有新建的文化公园,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千年古渡——大庆关”。

    停车寻觅千年大庆关古韵,园中的仿开元古渡铁牛石像,仿佛在诉说着历史,或者在等待着渡河的过客;政绩印痕明显的人工水泥涝池,没有丝毫的美感和意境,显得不伦不类;文化长廊有十余块与黄河有关的诗词、传说和典故,或是历代文人雅士对于黄河的吟咏之辞,或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跳到黄河洗不清”的典故,最为熟悉的还是王之涣的那首五言绝句《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同行的砚岭先生问:“南边有潼关,北边有龙门关,大庆关与前两个关有什么不同?”

    我给砚岭先生说,黄河“几”字形轨迹,过了河套地区以东向南而拐,自北向南行至潼关,其间比较有名的古渡有东胜古渡、葭州古渡、吉州古渡、龙门古渡、夏阳古渡、大庆关古渡、潼关古渡(风陵渡、大禹渡、茅津渡)。史籍有许多关于这些古渡的记载,尤其东胜古渡、葭州古渡、大庆关古渡,更是黄河两岸历史上秦晋之间攻守、渡兵的重要军事渡口。

    蒙元历史记载,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前,诏令我的先祖——“左万户”“太师国王”木华黎“统领伐金”“署理中原事务”,无论是《元史》,还是《金史》,都有许多“太师国王”木华黎的部队渡哈喇沐涟河(蒙古语,即黄河)的记载。

    哈喇沐涟河自北向南,历史上战争渡河的有六个渡口:

    第一个是东胜州(今内蒙古鄂尔多斯以东)渡口,从燕赵之地一路向西,过西京大同府,经东胜州古渡过哈喇沐涟河(即黄河);

    第二个是葭州(今陕西佳县一带)渡口,自朔州向南,经神池、岢岚、兴县、临县,一折向西经葭州渡口可进入陕西;

    第三个吉州渡口,自西京大同府,一路向南,经忻州、太原,至临汾一折向西,经吉州过哈喇沐涟河(即黄河)可进入陕西宜川;

    第四个是龙门古渡,沿临汾继续向南,经河津渡过龙门古渡进入陕西韩城;

    第五个是蒲津(大庆关)古渡,沿河津继续向南,经万荣、临猗,经蒲津古渡(即河东古渡)进入陕西同州(河西地区,今陕西大荔县);

    第六个是潼关古渡(风陵渡、大禹渡、茅津渡),沿蒲州继续向南,经解州,过函谷关,向西经潼关古渡过哈喇沐涟河(即黄河)进入关中东大门。

    从东向西渡河是这几个渡口,从河西向河东渡河,也基本是这几个渡口。蒙古大军进入河西地区的目的,是攻伐金国的关中首府京兆府(今陕西西安);进入河东地区的目的,是图谋陕西、河南,最终是完颜璟之后金国的都城南京(今河南开封)。

    从大规模兵员渡河的可能性、经济性、便捷性衡量,东胜州渡口当时被西夏掌控,木华黎遣使臣稍作通融“借道”,渡河很容易,但从西夏领地向金国“关中”南攻,多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形复杂,代价太大;葭州(今陕西佳县一带)渡口的问题,与东胜州渡口基本一样;吉州渡口,虽然河道狭窄,但是离壶口太近,河水深不可测,而且水流湍急,漩涡暗坑凶险,非战事所迫不利于大军渡河;龙门古渡,河道相对较宽,但河水初出秦晋大峡谷的拘禁,水流凶险而强悍,虽是自古以来的要道,但不宜大兵渡河;潼关古渡是关中的东大门,金陕西行省守将完颜合达30万重兵把守,易守难攻;只有大庆关古渡,兵力较弱,河床宽阔平坦,河道狭窄水缓,是大军渡河的最佳地点。

    蒙金之前历史上大规模渡兵的渡口,也多为大庆关古渡。概因其北的龙门古渡水流湍急,不适大规模渡河;夏阳古渡不在交通要道,只有楚汉相争时韩信用“木罌”(也称“木罌缶”,是用木棍夹住陶罐制成的木筏)渡小规模的“奇兵”,奇袭而活捉魏王豹;其南的赵渡规模较小,风陵渡、大禹渡、茅津渡,南近黄河、洛河、渭河的交汇的“三河口”,虽为陕、晋、豫咽喉要道,但近黄河拐弯处,河道宽漫,地形复杂,一则暗流涌动,水情复杂,二则忌惮关中东大门潼关之雄兵,形诡、水危、兵雄。

    从元太祖十二年(1217年) “太师国王”木华黎统领伐金,到元太祖十八年(1223年)其去世,蒙金之间在秦、晋之间的战役,大多在葭州古渡和大庆关古渡渡河。《元史•卷一一九•木华黎传》记载:“(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十一月,木华黎率蒙古军西破太原,留兵驻守,又渡过黄河,西攻同州、蒲城(即今山西永济)。”《大荔县志•卷二十五•杂记》记载:“(金)宣宗元光元年(1222年)十一月元兵克同州,节度使李复亨等死之。”《金史•宣宗本纪》记载:“(元光)元年(1222年)十一月丁未元兵循同州,节度使完颜讹可死之。”这些史料都印证,1222年我的先祖“太师国王”木华黎,是从今山西永济渡过黄河越过大庆关的,之后向西南攻打金国的京兆(今西安),后绕道向西攻打凤翔府,为南下汉中,“假宋借道”打通灭金要道。

    大庆关,在蒙金八年战争期间,是战争双方渡河的重要渡口。黄河东岸号称“四大名楼”鹳雀楼和开元名桥蒲津桥,也是在蒙金战争中毁于战火。2016年游览鹳雀楼展馆时,展板介绍鹳雀楼和蒲津桥毁于蒙古兵战火,展板原文为“金元光元年(1222年),金兵与元兵争夺蒲州,焚楼橹,火照城中”,实则是误解误传。

    《金史•卷一百二十二•列传第六十•忠义二•侯小叔传》记载:“小叔驻乐李山寨……夜半坎城以登,焚楼橹,火照城中,(石)天应大惊不知所为……死于双市门。小叔烧绝浮桥,抚定其众。”此处记载的“焚楼橹,火照城中”语,与鹳雀楼展馆展板文字完全一致。

    《元史•卷一一九•列传六•木华黎》从另一面记载了此事:“时中条山贼侯七(即侯小叔)等聚众十余万,伺(蒙古)大兵既西,谋袭河中。石天应遣别将吴权府引兵五百夜出东门,伏两谷间,戒之曰:‘候贼过半,急击之,我出其前,尔攻其后,可克也。’吴权府醉酒失期,天应战死。城陷,贼烧毁庐舍……”此记载可知蒙古守将石天应因别将吴权府醉酒贻误战机,战死捐躯,侯小叔占领河中府后“烧毁庐舍”。

        以上两处清楚记载,焚烧鹳雀楼和大庆关浮桥的,是金国河中治中、权元帅府右都监侯小叔,其目的是为了破坏鹳雀楼战时的瞭望侦察功用,阻挡蒙古兵渡黄河。

        我给砚岭先生说,“鹳雀楼展馆的结论,不知是随意抄袭别人的结论,还是古汉语水平太差,随意解读历史。”砚岭先生说:“没文化太可怕,不加考证、不负责任地随意解读历史,误导后人更为可怕!”

        闲聊中,有人驾车从大庆关文化公园右边的土路去黄河边,我和砚岭先生也跟随前往,祈望在黄河边能看到与大庆关有关的遗址、标志或碑石。



    觅踪大庆关之一

    关锁咽喉何处渡——觅踪大庆关之一原创/拜啸霖追溯家族姓氏渊源,研究被成吉思汗封为“国王”“左万户”,被蒙古民族敬奉为“成吉思汗金肯巴特尔”的先祖木华黎,其“统领伐金,经略中原”时有多次自大庆关渡黄河的记载,虽家乡在大荔,

    http://717400.nync.com/article/23435609.html

    觅踪大庆关之2

    觅踪大庆关之2

    http://717400.nync.com/article/23423066.html

    觅踪大庆关之3

    觅踪大庆关之六 3关上烽烟随水去——觅踪大庆关之三原创/拜啸霖走到黄河边的防汛景观路上,才真切感受到黄河的风姿和气韵。极目远翘,黄河之水从北面的云天结合处而来,南去的波浪舒缓而优雅,丝毫没有壶口一带的惊涛拍案和波涛汹涌。

    http://717400.nync.com/article/23423065.html

    觅踪大庆关之 4

    觅踪大庆关之4长河天险觅古渡——觅踪大庆关之四原创/拜啸霖和曾在原平民镇当过领导的“寺儿”哥闲聊得知,大庆关村名是近年才改的,以前叫新建村。但历史上的确存在过大庆关的地名,明代隆庆四年(1571年)黄河改道后设有旧大庆关

    http://717400.nync.com/article/23423064.html

    觅踪大庆关之 5

    觅踪大庆关之 5

    http://717400.nync.com/article/23423063.html

    觅踪大庆关之六




    打赏捐赠
    1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村民评论
    大河上下2023-03-11

    回复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