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城乡供需 > 农村供求 > 免费物品捐赠 > 正文
    购物车
    0

    林彪死亡谜团

    大荔水果     2020-09-04 17:22:22     浏览:5    回复:0    点赞:5
    发帖人:大荔水果
    级 别
    贡献值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导读】:林彪死亡谜团,多年后一份绝密档案,蒋介石看后,叹息说了七个字!对于蒋介石与林彪这两个人,就算那些对军事历史不太感兴趣的人也不陌生,最起码也会听过他们的名字嘛。

      林彪,是一个军事天才,不光毛主席评价他是战无不胜的神将,就连蒋介石也曾多次夸赞过他,并说林彪是他所有门生中最得意的一位。后来,虽然国共对抗,但是林彪对蒋介石仍然毕恭毕敬,保持着当年在黄埔军校的那层关系——深厚的师生关系。

      林彪和蒋介石有着深厚的关系,感情也非同一般,而且蒋介石对林彪为人知之甚知,因此最早预见林彪不会忠于毛主席的人就是蒋介石。

      林彪背叛共产党,不再忠于毛主席这一举动最终在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得到了最好的证明。

      1971年9月13日凌晨,篡权未果的林彪,得知事情败露后,遂携家人乘三叉机256号飞机外逃,终坠毁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肯特省省会温都尔汗。消息传至中国,中共领导人反应各异,有人惋惜,有人叫好。不过,蒋介石父子的反应倒很一致,他们都认为毛泽东失去了一臂。

      蒋介石得到林彪等人在蒙古境内坠机身亡的消息后,立刻命令侍从打电话给纬国,让他回来吃饭,有事谈。在晚餐时,蒋介石说:“毛泽东去一臂矣!林彪死了。”蒋纬国脸色很难看,一言不发,吃完饭告辞回家。19日,蒋经国在“国安局”的报告上写道:共产巨人已经断了一条手臂了,让我们等着看他如何失去他的另一条手臂。

      其间,令人意外的是:蒋介石听说林彪死讯后,禁不住失声痛哭。蒋介石的私人医生熊丸透露:“我唯一一次见到蒋总统流泪就是在他听到林彪死的消息时。”这一说法后来还得到国民党大员陶希圣的证实。

      对于林彪的死,蒋介石之所以如此伤心自有其原因。在蒋介石的得意门生中,林彪算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学生,也是一位最善解人意的学生。蒋介石也非常了解这个学生,蒋介石六十年代在台湾国民党中常会上曾说:“我不相信林彪这个人会忠于毛泽东。”

      林彪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1925年10月入读,是国民党将军张治中的学生,因为蒋介石是黄埔军校校长,所以也是蒋介石的学生。蒋介石对林彪很欣赏,林彪在中共阵营,曾经多次令蒋介石折兵损将,蒋介石一度悬赏十万要“捉拿”他。林彪1942从苏联养伤回延安路经兰州时,蒋介石不仅一路放行,还吩咐甘肃省主席说:“以礼相待,按省长待遇迎接,护送到延安。”

      林彪也始终有一份“黄埔情结”,自始至终一直称蒋介石为校长,与蒋介石身边的黄埔学生交情也不错,谈判桌上唇枪舌战,私人宴席上觥筹交错。

      蒋介石后来之所以会说出林彪不会忠于毛泽东的话,是基于抗战时林彪在他面前直言不讳地谈过对毛泽东的看法,而且蒋介石手头掌握了一份有关林彪所述意见的长篇报告。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林彪曾受命前往重庆,面见蒋介石,为毛泽东主席与蒋的谈判打前站。林彪见了蒋,显得毕恭毕敬,口口声声地称“校长”。蒋说:“你们共产党还让这样称呼吗?”林彪谨慎地答道:“我尽管在共产党内,将来校长一定晓得我能为国家做什么事。”当着蒋介石的面,林彪不敢长谈,他表示有一些“意见”想通过蒋的心腹详谈,然后转达给蒋。蒋即传唤军统局副局长郑介民(也是黄埔生),当着郑的面说:“林彪同学有些事情要与你充分交换意见。”郑介民即与林彪在嘉陵江畔的一家小饭馆吃了一顿饭,作了几个小时的长谈。随后,郑介民向蒋递交了一份很长的报告。60年代陶希圣查阅过这份郑介民所写的长报告,至今仍保存在台湾阳明书屋。

      1959年,当林彪取代彭德怀当上国防部长后,一路飘红到了文革期间,更是大红大紫,并在九大党章中,指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


      此时身在台湾的蒋介石,在国民党一次中常会议上,直截了当地说:“我不相信林彪这个人会忠于毛泽东。”


      会后,蒋介石的秘书陶希圣(林彪的同乡,都是湖北黄冈人)小心翼翼地问蒋介石,你是依据什么判定林彪不会忠于毛泽东,蒋介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陶希圣查一下1945年的档案便知道了。


      当林彪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蒋介石会禁不住老泪纵横。原因是:蒋介石曾说:“可惜当初不相信林彪,而不敢建立这条打入共党的内线。”


      林彪之死,有人为其惋惜,这其中除了周恩来等共产党之外,那就是国民党蒋介石了,因为他是最早预见林彪不会忠于毛主席的人,只可惜不敢与他建立这条打入共党的内线,最终使他丧命,蒋介石每每想到林彪的死,心里就充满了歉疚之情。林彪死后,蒋介石很难过,几次对秘书陶希圣提起:“可惜当初不相信林彪而不敢建立这条内线。”

      此后,国际上发生了一连串事件,蒋介石身体也一天不似一天,他再次感到“反攻大陆”实在是遥不可及了。


      远在美国的尼克松,也为中国突然发生的变化忧起心来。尽管他不知道林彪摔死的事,但知道9月中旬以来,已经有五天时间中国所有的领导人都没有在公共场合露面:既没有在报纸上出现,也没在电视上露脸。

      在最近这五天,机场关闭了,所有的军用飞机、民用飞机都没有起飞。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发生了大事,军队已进入“一级战备”。最为明显的是,一年一度的国庆游行被宣布取消了。

      基辛格也十分担心。从报告的材料揣测,中国国内发生了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他随时将这些情况报告尼克松。

      “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尼克松的心直往下沉。为了与中国打开关系,苦心策划了两年,难道又要出意外?总统深知一个国家的政策往往会随着领导人的更迭发生变化,对“铁幕”后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尼克松情绪受到影响,那几天常常无故动怒。

      9月21日,美国驻巴黎武官沃尔特斯将军与中国驻巴黎大使黄镇作了接触,安排总统访华及基辛格第二次访华的联系工作还在进行。这件事才使尼克松、基辛格不安的情绪有所缓和。据沃尔特斯将军报告,黄镇的态度照样很爽快,这表明安排总统访华的事没有中断。

      9月23日,尼克松对底特律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说称,他并不认为,中国突然发生的政治动荡会影响他去大陆旅行的计划。

      再经过巴黎秘密渠道的磋商,到10月初,中国方面答复同意美方在10月5日公布基辛格第二次访华的日程。尼克松和基辛格这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蒋委员长”其实在1968年就注意到尼克松的“转向”。1967年10月美国季刊《外交事务》上的文章,尼克松在文中暗示,结束中国共产党在国际社会中孤立地位的时候不久将来到。

      接着发生了一件令人意外的政治事件。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总统在电视讲话中透露,他已经派遣他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到中国同周恩来会谈。他还说他已接受了在1972年5月以前访问中国的官方邀请。

      蒋介石在台北得知了这一消息,他感到恼火和沮丧。他指示驻华盛顿“大使”沈剑虹向美国当局提出严正抗议。他只能这样做了。

      本来已难以视事的蒋介石几乎被击垮了。他手里拿着一份英文版的《中国日报》,问沈剑虹看过没有。沈答看过,蒋又问尼克松的北京之行及其含意。

      听完,蒋介石神色凝重:“今后,我们必须比从前更要依靠自己,更努力建设我们的国家。”

      蒋介石的身体每况愈下,7月22日中午,副官照顾蒋介石吃午饭,没有想到他吃到一半,东西全都吐出来了。副官将他抱起,放到卧榻上时,蒋介石突然昏厥过去。医生们只好在中兴宾馆成立一个急救站,动员“荣总”的医生、护士抢救。

      翁副官立刻凑近蒋介石的嘴边,细细听着他犹如呓语的每一个字“反攻大陆……解救同胞……反攻大陆……救中国……反攻大陆……救……中国……反攻……”

      1975年4月5日那天,台北的天气特别闷热,晚上8点55分,蒋介石的心脏一点反应都没有。于是立刻向宋美龄和蒋经国报告这个最新消息。

      这也是最后的消息等蒋经国从七海官邸火速赶来时,蒋介石早已归西,没有给蒋经国留下任何遗言。

      蒋介石死了,他的时代结束了。






      蒋介石之所以能在中华大地上纵横捭阖长达20多年之久,最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视“军”如命,笃信“有军就有权”、“有军就是草头王”的古训,在任何情况下都抓住军权不放。他的发迹,也源于军事。而保定军校,是他军事生涯中第一次获得正规军事学历的摇篮。段氏兄弟的父亲段云峰,则是他在保定军校时的同窗学友。

      在中国军事史上,保定军校占有重要的一页。和黄埔系一样,保定系是庞大的国民党军队的支柱之一。

      保定军校的前身叫陆军速成学堂,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八月由北洋武备学堂改名而来的。

      清朝末年,中国饱受列强的欺凌。甲午战争的惨败,八国联军的入侵,使清朝统治集团从屈辱中醒悟过来,深感有国不能无防,而国防的基石在于有一支强大的、足可抗御外侮的军队。因此,清政府拨出巨款开办军事学堂,大力培养后备军官。1902年6月9日,袁世凯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他着手抓的主要有两件事:一是编练新军;二是开办军事学堂。

      保定处在京广铁路线上,北距京城180公里,东北距天津150多公里,是直隶(后改河北)省会所在地。保定历来驻有重兵,平时则为练兵基地,便于一旦有事时能策应京、津。开始,袁世凯将他的总督府设在保定,并在保定陆续开办了一些军事学堂和短训班,其中最有名的是北洋武备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八月,该校划归陆军部管辖,改称陆军速成学堂(又称陆军协和学堂、通(全)国速成学堂)。

      蒋介石和段云峰,都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进入陆军速成学堂的。

      段云峰,字巍霄。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出生于直隶省保定府蠡县东孟尝村的一个普通农民(中农)家庭。其父段梦龄,母戴氏,生有两子一女,大儿子云炎,次子云峰。段梦龄自幼饱尝贫穷失学之苦,尽最大努力让两个儿子先后入私塾读书。段云峰6岁就上了本村私塾,15岁考入本县高等小学肄业,17岁考入保定陆军小学堂,19岁转入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这一年是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

      也许,这是一种机缘,使段云峰和素昧平生的蒋介石能够相聚;也许,这种机缘使他的两个儿子30多年后能够到蒋介石身边工作,从而造成了兄弟俩为“断送”蒋家王朝半壁江山尽了力的历史壮举。

      蒋介石当时的名字叫蒋志清。19岁那年(1905年)4月间,他东渡日本,原拟学习陆军,因未得到清政府陆军部保送,乃转入清华学校。7月30日,孙中山在东京创立了中国同盟会,高高地举起了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大旗。同盟会中有个关键性人物叫陈其美,是陈果夫和陈立夫的叔叔,浙江湖州人。蒋介石于是年结识了陈其美,这对他后来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

      1906年冬,蒋介石在日本学军事的抱负未能实现,怀着伤感的心情回到了奉化溪口。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在老家听到了一个令他喜出望外的好消息,这就是清政府陆军部在保定创办的陆军速成学堂向各省招考学生。总共招生名额是1140名,分配给各省的是:直隶、江苏等五个省各60名,浙江、山东、河南、安徽等十个省各40名……具体条件是“未毕业的武备学生及按选验格式考取文理清通良家子弟”。

      段云峰这时正在保定陆军小学堂就读(请读者注意:这个小学堂不是现在的小学校,而是按军事学历区分的陆军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是专门培养军队干部的)。段云峰本人生前在一份材料中曾写道:“19岁(注:1907年)转入陆军部速成学堂,光绪三十四年(注:1908年)毕业。”蒋介石就没有段云峰那样幸运,他必须“按选验格式”参加考试。

      蒋介石匆匆忙忙赶到杭州,一打听,40个招生名额中有26个分配给了武备学堂和弁目学堂的保送生,公开招考的只有14个名额。而此时云集杭州报考者多达千人,粥少僧多,竞争十分激烈。这可难坏了蒋介石。

      屋漏偏逢连夜雨。临考之前蒋介石又突然生起病来。但他咬紧牙关,凭坚强的意志参加了考试。勉强考完笔试,讵料考试官面试时,问他几岁?他据实回答后,考试官当即告诉他,未满20岁,按规定不能录取。

      千载难逢的机遇难道就这样轻易放弃?蒋介石当然不甘心。他向考试官力陈自己虚岁已满20,平时身强力壮,足可完成报效国家的神圣使命,云云。考试官听他说得在理,又看他个子长得很高,双目炯炯有神,于是点点头,同意予以录取。

      命运之神真是对蒋介石格外垂青!这次录取几乎决定了他一辈子投身军旅的命运。

      浙江奉化地处东海之滨,河北保定远在燕赵腹地,两地千里迢迢,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就有1100余公里。蒋介石满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经过长途跋涉,备尝艰辛,于次年(1907年)夏季到达了保定。

      陆军速成学堂校址在保定城东关外,由清政府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筹集世资”建成。袁世凯在一份奏折中说:“学堂为培养人才之地,规模不宜为隘……经营年余……共计盖造大小房屋五百七十三间,统共合料银二十二万三百四两有奇。”该校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校园外有一道护城河,柳树围绕,安静肃穆。校门向南,有三间高大门楼,石砌高台阶,对面有相应的高大照壁,门前还矗立着一对高大的石狮子,蔚为壮观。学校西面有一个大操场。学校大院内有两棵并立的千年古柏,树高五丈多,两树相距七八尺,中间悬一铜钟,作息以敲铜钟为准。大院东西是回廊。回廊后面开着许多小门,通向教室和学生宿舍。教室、宿舍是砖瓦平房,宽敞,实用,方便。

      蒋介石学的是炮兵科,段云峰学的是步兵科。

      一个世纪前的军队,不像现在有原子弹、导弹、飞机等高精尖武器,而以炮兵作为最新式的武器装备。那时,炮兵被誉为“战争之神”,对决定战争胜负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蒋介石很了解甲午战争中国军队的那段惨败史。本来,清军北洋舰队的军港威海卫,建有十几座炮台,主要装备是24厘米口径的德国克虏伯大炮,火力很强,足以抵御日军。谁知日军偷偷地从要塞背后的陆地发动进攻,先将炮台占领,尔后将夺到的十几门大炮集中火力轰击港内的北洋舰队,导致了我方的大失败。再如日俄战争,开始时日军向旅顺发动进攻均被俄军优势火力所阻。日军遂从国内调来18门旋转式28厘米榴弹炮,战局顿时从劣转优,最后大败俄军。清政府鉴于列强“船坚炮利”才能屡屡得手,故而也将建设炮兵作为当务之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蒋介石选学了炮兵科。段云峰之所以选学步兵科,他认为从传统的军事理论观点来看,解决战斗的最后关键还是要靠步兵,大炮即使再有能耐,但抓不到俘虏。

      莘莘学子,风华正茂。大家相聚在一起,常常议论时事,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时,清廷腐败达到极点,各国列强肆无忌惮地侵略我国;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高举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大旗,革命风暴在各地风起云涌。这时的蒋介石,在军校里因其没有辫子而备受瞩目。

      清朝入关后,为了使汉人归附,下令薙发,不服从者杀头。段云峰先生在解放后写的一份自传性材料中,抄录了当年流行的一首“志事诗”,诗曰:

      闻说头当剃,何妨也剃头。

      有头皆可剃,无剃不成头。

      剃自由他剃,头仍是我头。

      请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蒋介石大概激于民族义愤,入学后主动地自行剪掉了辫子,这在全校同学中乃至教职员工中是绝无仅有的。于是学校当局和满族同学对他就特别注意,有人议论他是“大逆不道”,有人说他是“革命党”。为了不影响被选送到日本留学,蒋介石不得不忍气吞声,让别人去议论而不予置理。但不少有正义感的同学,包括段云峰在内,对蒋介石此举表示了同情和支持。

      还有一件事使蒋介石在军校大出风头,引得包括段云峰在内的许多有民族自豪感的人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一天,受聘的日本军医教官给大家讲卫生课。这位教官带来一块泥土放在桌子上,对学生们说:“这块泥土大约有1立方英寸,这里面有4亿个微生虫……这可以拿来比喻中国。中国有4亿人口,就像这4亿个微生虫寄生在这块泥土上……”

      刻薄的嘲讽,肆无忌惮的诬蔑,把班里有民族自尊心的学生都激怒了。许多人怒火中烧,想拍案而起怒斥这位日本教官。这时,蒋介石也按捺不住满腔义愤,他离开座位,跑到讲台上,把那块泥土分成八块,拿起其中的一块,对日本教官说:“日本有5000万人口,在这块1/8立方英寸的泥土里寄生的微生虫,也可以说是日本人吗?”

      日本教官被问得张口结舌,目瞪口呆。他面红耳赤,用手指着蒋介石,连声说:“你,你,你是革命党!”离开教室后,此人找到军校总办(相当于校长)赵理泰,要求对蒋介石严厉处分。按照当时的保定军校校规,反抗教官的学生要受到禁闭直至开除学籍的处分。但赵理泰毕竟也是中国人,知衅由彼起,是日本教官的错,他反倒对蒋介石寄予同情,从轻发落了事。后来,赵理泰又格外开恩,对不是日文班学生而按规定不能参加留学日本考试的蒋介石,网开一面,特准他参加考试。

      蒋介石被录取后,于翌年(1908年)离开保定去了日本。

      段云峰于1908年在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分配在陆军第六镇见习。期满后分在第二镇候差。宣统二年(1910年)考入禁卫军,任第一标第一营右队排长。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段云峰早就秘密参加了同盟会,投身于反清、反袁(世凯)的革命斗争,在北京参加了刘汝贤(竹波)领导的革命。民国元年(1912年)入陆军将校讲习所学习。1914年考入陆军大学第四期。1916年底毕业,即到保定军校任战术教官。保定军校自1912年开办至1923年结束,历时11年,先后办了9期,共毕业学员达6000余人。段云峰先后教过步兵科、炮兵科的战术,学生众多,桃李满天下。国民党军政大员中不少人毕业于保定军校,权倾朝野的陈诚、白崇禧、张治中、顾祝同、周至柔(空军总司令)等,也都毕业于保定军校,都算得上是段云峰的学生。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了著名的“北京政变”,驱逐清废帝溥仪出了宫,吴佩孚下了台,段祺瑞出面维持局面。很快段祺瑞又出任国民军大元帅、临时总执政。刘汝贤被任命为参谋本部次长。刘与段云峰都是同盟会员,私谊甚厚,遂邀段云峰出任参谋本部科长、总务厅长兼代参谋次长。用今天的话来说,段云峰曾经是段祺瑞政府的代理副总参谋长。虽然只干了两年,但段云峰在军界的地位和声望由此而更加显赫。

      堂堂将门之子,出身名门望族,段氏兄弟有了这样的家庭背景,他们之所以能顺顺当当地通过严格的审查并进入蒋介石侍从室,也就不足为怪了。但蒋介石怎么也没有想到,如此家庭出身的段氏兄弟,会都投向了共产党。

    蒋介石与林彪这对师徒曾在中国近代舞台活跃了数十年之久,时而为共同的目标(北伐和抗日)而奋战在同一条战壕里,时而又为各自的主义与理想而相互厮杀。

    不过,除了同在黄埔军校这几年之外,蒋介石和林彪并没有太多的交集。毕竟,一个身为国民党政府的党政军最高领导人,一个则是共产党军队的方面军大员,相让他们聚在一起也难。



    著名飞行员王海根据周恩来指示,成立专业班子论证林彪专机出事原因,认为如果导弹击落,则洞孔应当穿透,而所谓洞孔实际是呈单面炸开,而铝刺外翻,从这一点推断该洞孔并非导弹所致。

    洞孔是机翼中电路起火引起(油箱)爆炸作家肖思科反复请教了弹道和导弹专家,他们都认为当时中国大陆导弹要把飞机打下来几乎不可能,因为当时装备的导弹还到不了200公里的射程,而中国离温都尔汗则有1100多公里。

    周恩来在广州一个高级干部会议上说:“我再说一遍,林彪座机不是我命令打下来的。确实是迫降时自我爆炸,自取灭亡。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的1971年秋,林彪已经命归大漠。蒋经国向蒋介石报告说发现了一份关于林彪的档案,是戴笠在西安与林彪那次秘密谈话的书面资料。

    他戴着花镜仔细地看完这份记录后,面色发青,双手颤抖不已,连连叹息道:“雨农(戴笠字)误我大事啊!”至于戴笠究竟怎样耽误了大事,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从结果上看,应该是他的好大喜功,导致了蒋介石对林彪的拉拢计划再次告吹。俗话说“凡事不过三。”蒋介石一二再而三的错失林彪后,结果让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948年,辽沈战役决战前,蒋介石在一次会议上曾扼腕叹息道:“林彪,我要表扬他,他是黄埔军校最优秀的将军,因为他把他的学长和教官都打败了。


    我这个校长失职啊,在黄埔期间对他关心不够,以致他投奔了共产党。我对在座诸位很关心,但是却让我非常失望,我很痛心。” 可天下有后悔药吗?

    让女人夜夜尖叫的秘密,只有2%的男人才知道...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打赏捐赠
    5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